何为得?何为失?
得者,有所获也;失者,无所得者也。
昔时,一屠夫负肉归家,途遇一狼,屠夫以刀吓之,不退,屠夫惧,前方忽见一树,挂肉以次日取之,狼待肉,终不随屠夫。次日屠夫归,远望树吊一影,以为人,惧之,复前行,乃一狼。狼贪肉,跃而食之,误吞挂肉之钩,终不获救矣,死也。时以狼皮珍,屠夫卖之以十银。噫!然天下之事,有得有失。狼也,得哉?失哉?
我们身处人世间,必然会有得有失。然而有人随遇而安,不以得喜,不以失悲;有的人却患得患失,弄得心力憔悴。前者洒脱豪迈,活的快意潇洒;后者却殚精竭虑:害怕得不到、害怕失去。以愚之见,后者若是这种情况,倒不如不得的好。
或得或失,世人皆看不透、猜不到。
有时候失,方为得。
有这么一则寓言故事:一只白鹭抓到一只大鱼,鱼太大,白鹭吞而不得,只得叼着鱼飞翔,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享用自己的美食。飞着飞着,白鹭看到一群乌鸦向他飞来,乌鸦们对着他口中的鱼呱呱乱叫,看来是准备抢食,白鹭不肯松口,乌鸦们跟着他乱飞,口中依旧是乱叫。白鹭很惶恐,他害怕乌鸦会一直这样跟下去,思量再三,他依然抛下了自己口中的鱼,这招果然有效,乌鸦们全都向着鱼飞去,白鹭再也听不到乌鸦叫了。白鹭边飞边想:幸好我放弃了那条鱼,不然指不定还要被那群乌鸦给吵死。
白鹭失的是鱼,却得到了内心与周围环境的安静,与鱼相比,他更想要的应该是安静。
有时候得,方为失。
战国时,有一个商人得到一颗珍贵的珍珠,为了把珍珠卖出高价他用一种很珍贵的木头做成了一个精美的匣子,将匣子用高级的香料熏香,装饰上翡翠宝石,然后将珍珠小心的放到盒子里面。这个商人跑到郑国的集市去卖珍珠,由于匣子装饰的很漂亮,珍珠也是顶级货色,商人招徕了很多要买的人。一位郑国的人谈好价格后将其买去,却把匣子里的珍珠还给了商人。这就是“买椟还珠”的故事。
很多人会想,那位郑国人也真是愚蠢,放弃珍贵的不要,却买了装饰品,真是目光短浅,学经济的可能还会说这个郑国的买家投入的成本远远高于他所获得的匣子的价值。
的确,刚刚听到这个故事时,我也曾这么想过。但现在,我觉得那位郑国人是一位智者。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
我们每个人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其实都是不需要他人评价的。以为别人根本不懂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世间一切事或物,皆有两面性。
因为我觉得这句话可以解释任何一件事,议论得失亦可以解释。
郑国人是不是愚人?
是,他的投入太大,获得商品的价值又太小。
不是,他获得的,就是他想要的。
两种声音,两种看法,我更欣赏第二种。
东晋时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但是后人却没有一个人去议论陶的非。为什么?因为归隐田园正是陶渊明想要的。
五斗米,自己一人的俸禄,一家人的口粮,陶渊明却毅然决然的选择放弃,谁会说他傻?恐怕有的只是赞叹。
何为得?何为失?
我不知道,我只想要我自己想要的。作者:宫麟韩